扭转悲观预期的关键是什么?
(华金证券)
(一)极度缩量后,市场悲观预期如何扭转?
1.历史上的6次极度缩量后市场出现见底的行情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自2005年以来A股历史上出现过6次极度缩量后市场见底的行情。通过换手率和估值处于历史低位这两个条件,我们筛选出了2005年以来A股出现过的6次极度缩量后市场见底的时间段:2005/1/12-2005/7/11、2008/8/19-2008/11/4、2012/11/20-2012/12/3、2016/1/7-2016/1/28、2018/9/12-2018/12/27、2020/1/17-2020/3/23。
2.扭转悲观预期的关键在于政策等非基本面因素
复盘2005年以来极度缩量后A股见底开始反弹的过程,考虑每段时间内基本面(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同比)、流动性(DR007、十年期国债收益率)、宏观环境(制造业PMI、CPI和PPI当月同比)、政策等各因素对走势的影响:
(1)2005年7月-2005年10月期间市场开始反弹主要受股权分置改革等强政策驱动,同时估值处于低位、流动性宽松,但盈利仍偏弱。
(2)2008年11月-2009年2月期间市场震荡走强,主要受“四万亿”刺激政策推动,流动性宽松且估值处于绝对低位,但经济和盈利较弱。
(3)2012年12月-2013年3月期间市场上行,受房地产“国五条”和鼓励科技创新政策、经济和盈利预期走强等推动,估值也处于低位,但流动性偏紧。
(4)2016年1月-2016年4月期间市场震荡上行,主要是供给侧改革政策、经济和盈利改善驱动,但估值偏高且流动性偏中性。
(5)2018年12月-2019年3月期间市场上行,主要受国家支持民营企业发展、设立科创板等政策推动,流动性边际宽松且估值处于低位,但盈利偏弱。
(6)2020年3月-2020年6月期间市场走强,主要是疫后宽松政策、盈利改善驱动,估值偏低,流动性仍相对宽松。
综合以上分析,极度缩量(也即预期较为悲观)后市场出现筑底反弹的核心影响因素是:政策>估值>基本面>流动性。
(二)极度缩量→筑底→反弹各阶段什么行业占优?
极度缩量→筑底期间,低估值稳定类行业和产业趋势上行的行业占优。
筑底→反弹期间,政策导向的行业和产业趋势上行的行业占优。
(三)当前市场会怎么走?哪些行业可能占优?
1.当前处于极度缩量到筑底阶段,筑底后有望反弹
(1)比照复盘,当前处于筑底阶段,政策可能催生反弹
当前处于悲观预期后的筑底阶段,复盘经验显示政策预期上行可能催生A股出现反弹。
(2)从DDM模型角度,盈利延续弱修复,政策提升风险偏好仍值得期待
7月PPI环比、同比降幅均收窄,但仍为负增长。
6月工业企业利润增速降幅收窄,后续有望延续修复。
从中报业绩披露情况来看,公用事业、交通运输、社会服务等行业盈利增速较高。
宏观流动性角度,美联储加息周期有望结束,国内流动性保持宽松。
微观流动性角度,外资大幅流出,新发基金、融资仍偏弱。
风险偏好方面,政策仍是提升情绪的主要变量。
2.当前金融地产可能相对占优,后续关注TMT、医药、新能源等
当前来看,根据历史复盘经验,在极度缩量后筑底期间产业趋势上行(TMT)和低估值稳定类行业(银行、非银、地产、交运)占优。
后续来看,政策依然可能催生筑底反弹,根据历史经验,政策导向和产业趋势上行的行业可能偏强。
超跌的医药、新能源筑底后也值得布局。
下一篇:最后一页
相关文章
精彩推送
X 关闭
X 关闭